071104 台北車站模型 |
總算看到實體模型了。
這次的設計課助教部份講的是模型的基本觀念
除了表達物體與基地的關係以外,有時候做模型是抽象概念的表達
剛開始我想:「沒聽錯吧?抽象概念?」
後來看到了一些用不同材料組合成的模型之後才有同感:
- 壓克力通常會給人科技感,要贏得競圖可以用這招
- 木片通常用來傳達「厚重」的感覺,尤其上漆後相當擬真
- 珍珠板適合製作大規模(如都市計畫)的working model(草模),傳達「量體」的意念
- 硬紙板可以用來建構地面,呈現等高線的效果
- 油土可以配合硬紙板製作基地(高低的地形),塗抹之後效果十分逼真
- 金屬薄片可以表達建物表面閃亮的質感
- 自然曬乾的菜瓜布內芯用來製作植物,尤其是樹,效果十足
- 竹籤或牙籤可以做小尺度的支架,簡單好固定
- 承上,飛機木(製作飛機模型的木條)也可以構築簡單的梁柱系統
- 模型板的選擇眾多,但是較難切割
- 透光的材料還可以從內打光,增加質感
除此之外,還看到了荷蘭的OMA事務所製作的模型以及倉庫
太多模型,收藏的確是一個大問題
通常,製作模型前,首先要思考「這個模型要表達什麼?」
- 如果要表達穿透感及內部細節,那外立面可以透明、簡化
- 如果要表達人跟模型的互動(如火車站等公共空間),則需要多一點人偶
- 如果要表達基地與建物的關係,可以先簡易地製作草模調整,直到定案為止
- 如果要探討空間的利用或功能性,可以用草模配合人偶來攝影做參考
之後,要想到「模型要做多大?」
這個問題涉及到模型的功用
- 如果是基地展示的話,通常比例尺會縮小(即建物本身比較小,如1:500)
- 如果是建築物本身外觀展示的話,可以稍微放大到1:100左右
- 室內設計通常會將尺度放大到1:50甚至1:20
比例尺越大,可以呈現的細節就更多
而將比例尺縮小之後,先從原先尺寸小的物品先刪除
例如一個有欄杆的二樓建物,縮小之後,欄杆就消失了
(室內的樓梯大概也消失了)
而電腦設計又是另外一個領域
有電腦輔助之後,許多看似不可能的幾何形體(尤其是扭轉交疊)
都可以藉由RP(似乎是某種射出成型機)完成
RP的原理,根據助教指出,有點像擠沙拉醬
軟體會計算形體的「實」跟「虛」的部份,個別給予不同材質
「實」的部份在射出後可以保留,「虛」的材質則可以挖除(或打磨)
至於骨架模型的製作,可以用MAYA畫完模型後
切剖面取輪廓之後輸入至AutoCAD,製作零件
再用雷射切割機輸出模型組裝
前提是,零件輸出前就得計算好,不然做到一半就......
相信我,這經驗不好受
聽了這麼多做模型的種種,我只有一個問題:
這些做模型的人好偉大,尤其像OMA,一口氣要做數十個模型
做完之後還得任業主挑選,不滿意的還得丟掉
到底........做多少模型才算多勒?
想到OMA的模型庫,我打了個哆嗦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